我院作物所花生基因組測序成果發(fā)表于PNAS
由我院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團隊牽頭,聯(lián)合國際半干旱熱帶作物研究所,山東花生研究所,山東圣豐種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國佐治亞大學等研究機構(gòu)共同完成花生二倍體野生種A基因組的解碼,從基因組水平研究花生的起源進化(evolutionary science)、地下結(jié)果性(subterranean fructification),油脂代謝(oil biosynthesis)以及花生過敏原(allergens)等生物學問題。該研究論文“Draft genome of the peanut A-genome progenitor (Arachis duranensis) provides insights into geocarpy, oil biosynthesis, and allergens”于2016年5月31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(PNAS)上發(fā)表(全文鏈接:http://www.pnas.org/content/early/2016/05/25/1600899113.full)。我院作物所花生團隊陳小平博士為第一作者,梁炫強博士為通訊作者。
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,全球花生種植面積大約2400萬公頃,產(chǎn)量約4000萬噸。由于花生基因組的復雜性,阻礙了生物技術在花生遺傳改良上的應用。對花生二倍體祖先種基因組的解碼和相關生物學問題的解析,標志著我國花生基礎研究邁上一個新臺階?;ㄉz傳改良研究進入基因組輔助育種階段,為培育更加高產(chǎn)、抗病蟲、無黃曲霉污染、無過敏原具有更高營養(yǎng)價值(如高油酸)的花生新品種奠定基礎。